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indignant (--), 信区: Healthylife
标 题: 乙肝常识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Jun 2 13:45:10 2004), 站内信件
前 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常见的、对人民危害面最广、后果最为严重的
一种传染病,而我国1亿2千万人口中,就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在社会上流
动,每年有200多万例的急性肝炎发生,我国死亡的人数每年约35万,其中一半是
原发性肝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有了特效的免疫预防手段,但临床上的常
规治疗还不尽人意,因此,加强乙肝的预防与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大
课题,我国政府、国家卫生部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
资金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乙肝防治康复计划”,已取得一定成果。
中医学对乙肝的认识较早,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皇帝内经》《金匮要略》中,就已
经有“黄疸”病症的记载。我们的祖先,在和黄疸病的斗争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
经验,总结了一套关于黄疸病症的详细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直到现
在,仍然被临床所采用。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乙型肝炎或相关疾病可获
明显的疗效。本专家组在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同时,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精华,
在乙型肝炎的防治中,积累了非常丰富临床的经验,经实践得出:只要科学、系统
、正确的治疗是完全能战胜乙肝的。所以,特编写此专题向乙肝患者及家属普及乙
肝防治知识,希望能将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取得重大的突破。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尤其在一些经济发展水
平比较低、卫生条件比较差的第三世界国家,流行较为广泛和严重得病的人数很多
。那么,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肝炎,简单来说,就是肝脏发炎的意思。
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肝炎,就称为“病毒性肝炎”。目前大家常说的“肝炎”
,是指由于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因为它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主要病变发生在肝脏,因此称为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这是目前最常
见的一种肝炎。
肝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中医学虽然没有“肝炎”这
一病名,但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已有不少类似肝炎的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
《内经》中,就已经有“黄疸”病症的记载。我们的祖先,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汉
代),就已经在和黄疸病的斗争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总结了一套关于黄疸
病症的详细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直到现在,仍然被临床所采用。在
国外,对于肝炎,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的。直到近一百年来,才认识到肝
炎具有传染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得肝炎的人数逐年有所增加,在世界各
地都有比较广泛的流行,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才引起普遍的重视。经过不断的
研究,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明确了肝炎是由滤过
性病毒传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直到1965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进行血清检查时年
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过去叫做“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以后,才大
大向前推进一步,并逐渐取得一些比较重大的突破。
2. 我国有多少人患有乙型肝炎?
答:全世界约有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而我国有1亿2千万人口中,其中就有
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在社会上流动,每年有200多万例的急性肝炎发生,我
国因死亡的人数每年约35万,其中一半是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已成为对我国人民
健康危害面最广、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3.如何早期发现肝炎?
答:对肝炎有所警惕,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发现肝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 近半个月至6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
物或输过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性接触;用
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
2) 近日全身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
,大便不调,尿黄似浓茶等,以及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他
原因时,发现肝肿大,尤其是黄疸,就应当高度怀疑有患肝炎的可能。
3) 有第一项接触史和第二项自觉症状体征者应迅速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如
已有巩膜、皮肤或粘膜黄疸,马上可做尿三胆检查。如发现尿中胆红素阳性(正常
人尿红素阴性),同时检查出血清转氨酶升高时,怀疑为黄疸型肝炎、隐性感染或
亚临床肝炎者,应定期进行化验检查。
4) 进一步做肝炎病毒方面的抗原及抗体检查,以明确的是哪一种肝炎,当
甲肝抗体免疫球蛋白阳性时即可考虑为甲型病毒性肝炎;高滴度的抗乙肝核心抗体
免疫球蛋白阳性伴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可考虑为乙型肝炎。
4.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答: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各种体液排至体外,如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
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汗等,事实上已经在病人的所有分泌物中能查到
HBsAg。因此,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 母婴围产期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及产后密切接触引起
(2) 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传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
、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传播。
(3)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或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造成密切接触
性传播。5.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强吗?
答:乙肝病毒(HBV)是传染性较强的病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血清中含有大量乙肝表面(HBsAg),实验研究发现,在乙肝病人的血液及各
种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蛋白,乙肝表面原颗粒可多达1012/毫升以上。虽然感
染性病毒颗粒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只要4×10-5毫升的血量,就足以使人感染
。可见乙肝病人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
2) HBV的抵抗力很强:实验研究还证明,HBV在外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通常在37℃下能稳定60分钟;一般的化学消毒剂或加热到60℃ 4小时均不能将其消
灭;只有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121℃消毒10分钟或加热65℃10小时,才有可能将
其杀灭。而在-20℃贮存20年以上仍具有抗原性及传染性。将HBsAg阳性的血清涂抹
于塑料贴面、铅片、布片或纸片上,在25℃的条件下,2个星期后滴度基本保持不
变;在6℃条件下,1个月内滴度不变。HBsAg阳性的血清传染唾液和尿液后,其滴
度在25℃条件下可维持1星期,6℃条件下可维持40天。足见其抵抗力之顽强。
6.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么形成的?
答:多数学者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还有年龄、性别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1)首先是母婴传播: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
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
肝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
免疫耐受状态”。入侵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
利用婴儿肝细胞复制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乙肝病毒
携带状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2)婴儿期感染:幼婴如长期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的母亲、保姆、亲属
密切生活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
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年人的感染并携带的机率约高8倍
(3)抵抗力较弱: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
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整态,成为无症状乙肝病
毒携带者。
7、乙肝能根治吗?
答:经常有患者问?“乙肝能根治吗?”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必须具体分
析,不能一概而论。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如果是较大儿
童或成年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不管是无症状但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隐性感染,
还是有症状的显性感染(表现为急性肝炎),其中绝大部分感染者通过性感染,他
们体内的乙肝病毒最终将会被彻底清除,只有极少数感染者成为慢性乙肝病人或慢
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由于急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合理的休息、适当的营养和必要的药物,以休息和营养为
主,用药种类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也不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至
于隐性感染,多数难以发现,往往不知不觉之中病毒已经清除了,并且获得了特异
性免疫力。不管隐性感染还是显性感染,机体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力都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能够抵御乙肝病毒对机体的再次侵袭。
研究发现,感染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
病人的机率越大。如果是围产期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感染,又未采取任何阻断
措施,则将会导致大部分婴儿在将来成为慢性携带者或慢性乙肝病人。不管是慢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病毒自然阴转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再加上
药物、免疫压力等因素的作用,其e抗原阴转的极率也不过在10%—30%之间,表面
抗原阴转的可能性更小,低于10%,核心抗体几乎不转阴。即使出现了e抗原的阴转
,还要区分是自然阴转还是变异阴转,因为e抗原的变异阴转并非好事,这种变异
可使乙肝病毒逃避免疫监视,从而影响肝炎的愈后。当然,自然阴转比较理想,可
使宿主传染性降低或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但总的说来,慢性持续性感染,是慢性
乙型肝炎的治疗迄今未解决的难题,过去有一些报道可能要比实际疗效高很多。正
如一位肝病专家所言,如果把这些年来人们所称已经治好的肝炎病人数加起来,可
能早已超过了我国肝炎病人的总数。至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论采用什么方法
,其清除率更低。
面对这种情况,在治疗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时,应从抗病毒、机体免疫调节等多方面
采取措施。
在这些措施中,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但当前抗病毒治疗的终点并非彻底清除病毒,
使乙肝病毒的各项血清标志物转阴,而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使肝脏炎症缓解,阻
止纤维化进程,并使宿主传染性降低。因为即使是疗效好、价格昂贵的干扰素、拉
米夫定,也达布道使大部分感染者完全清除病毒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乙肝的疗
效标准均无乙肝病毒阴转这一项。由此可知,对于乙肝病毒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而言
,病毒的彻底清除殊非易事;而病毒得不到彻底清除,所谓“根治”也就无从谈起
。
综上所述,由于乙肝病毒感染的类型不同,其愈后的不同,对乙肝我们提倡科学的
规范化治疗,目前医学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一般都能达到较理想的疗效
。但我们也必须正视治疗中的困难,对于医生来说,不可不分具体情况,轻言“根
治”而乙肝患者也不要轻信“根治”的神话。
8.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答:HBV携带者是乙肝病毒赖以生存的宿主,这些人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临床上
真正的健康携带者很少,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有或轻或重的炎性病变,
但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故化验时表现为肝功能正常,国内曾有人对乙肝病毒
携带者肝穿刺兵力检查结果进行过分析,发现约30%的病人肝组织正常,70%为轻型
肝炎和非特异性反映性炎症,有的甚至已有肝硬化。
那么什么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呢?
(1) 肝穿刺活检发现肝脏有炎症病变时,应该治疗。
(2) HBVDNA阳性者,应该治疗,这些人最好到专科医院就医,请专家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治疗方案。
9、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吗?
答:引起先天性畸形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两种因素。
遗传因素引起的约占20%-25%;环境因素主要指辐射、感染、化学物质、药物、烟
酒等,约占5%-8%。而两者互相作用所致的感染,其中绝大多数是怀孕早期的病毒
感染,目前公认有致畸形作用的病毒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流感病毒。现在还未报道乙肝病毒能使胎儿发生唇裂及其他畸形。
10、乙型肝炎病人怎样预防日常生活的交叉感染?
答:知道了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就比较容易把握如何与乙肝家庭成员相处
并进行有效的预防了。
大三阳患者,应要注意个人卫生,要采取适当的家庭内隔离措施,包括个人要有专
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具、洗漱用品及美容化妆品等,并与家人的用品分开清
洗分开存放。进餐时使用公筷。如能做到内衣裤、被褥分开泡洗则最好。
小三阳患者由于传染性已减弱甚至没有什么传染性,隔离措施可不必像大三阳那样
严格,兄弟、姐妹或家庭其他成员之间一般可以同床共褥。
至于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相互间的谈话、握手、共用家具、玩具、电器、电脑
以及书籍、报刊等,不论是大三阳或小三阳都不会导致传播。
同样道理,同学或同事之间同坐和同室学习或办公,或者同车时,也不会传染,因
此不必过于担心与顾虑,更不必对乙肝患者歧视。
11、如何估计自己的肝病是否发生了恶化?
答:肝炎患者如出现下列症状时,要视作病情波动或恶化,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
治疗。
1)现高度疲乏,以致生活自立都困难;
2)高度食欲不振,每天主食难以维持4两;
3)高度腹胀,以午夜为重,引起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气短发憋;
4)明显出现出血倾向,近期不仅齿龈出血、皮肤粘膜也出现血点、注射针刺部位
出现瘀斑。出现柏油样黑便甚至血便;
5)下肢水肿,颜面胖肿,出现腹水者;
6)尿量日趋减少,1日少于500毫升者;
7)近期出现难以控制的低热,伴中性白细胞增高者;
8)查出低血钠、低血钾和低血糖经一般处理不能缓解者;
9)发现患者神志反常,突然兴奋多语,但语无伦次,定向、计算能力障碍者,要
注意肝昏迷的发生。
10)黄疸再现或相对稳定的低黄疸骤然升高。
肝病病人及其家属,平时对上述十大指征,应视为经常观察的重点。至于定期
复查血清转氨酶,半年至1年查1次“二对半”,做1次胎儿甲种球蛋白,每年检查
1次B超,应当作自我疗养。
12.急性肝炎为何会变成慢性
急性肝炎转成慢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隐性发病诊断治疗不及时待发现时已转成慢性。
(2)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有的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就停止治疗,过早参加体力劳动
,加重了肝脏负担,使病情延长。
(3)治疗肝炎的同时,忽略了并发症的治疗。
(4)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安眠药、抗结核药等。
(5)滥用激素,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
(6)年龄原因:小儿和老人患病后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或减退,机体抗病毒能力下
降。
(7)嗜酒和营养不良。
13. 乙肝复发久治不愈的原因
主要以下原因
肝病毒(HBV)存在“泛嗜性”
即乙肝病毒并非仅存在于肝脏中,而是在以肝脏为大本营,在人体内四处侵犯
。
乙肝病毒的顽固性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生命力、传染力、复制力很强的顽固病毒。
乙肝病毒的耐药性
因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一个个很波折不完整的病毒,躲藏在人体其他脏器
及血液中逃避了人体免疫功能监督和药物的作用,因为用药不规范,临床使用的抗
病毒药物(以干扰素、贺普丁等)”,长此以后导致了病毒的耐药性。
14.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答:首先应当指出,这种叫法虽很通俗但极不规范,它不是医学术语,所谓
阳性:这里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应称作乙型肝
炎定性感染的标志物,由于有三种抗原及与它们相应的三种抗体,核心抗原常都检
测,因此抗原(HBeAg);三种抗体则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
-HBc)及(抗-HBe)。查到HBsAg及抗HBeAg及抗HBc即“大三阳”,而HBsAg及抗
-HBc 及抗Hbe阳性即“小三阳”。
15. 肝炎的临床分型
感染肝炎病毒之后,每个人的表现可有很大的不同。轻的很轻,重的则会很严重,
有的病人可顺利恢复,有的则可能持续不愈,或反复波动,最终发展成为慢性活动
性肝炎。根据这些特点,医生总是把肝炎归纳成为若干型别。
1.迁延性肝炎
国内将慢性肝炎分为迁延肝炎(简称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类。所谓迁
延性肝炎,是指病程在六个月以上仍迁延不愈,经常地或反复地出现疲乏、肝区痛
、不想吃饭、腹胀等症状,肝脏肿大并有压痛和叩击痛,以及肝功能试验结果反复
的不正常,尤其是有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少数病人的脾脏有轻度肿大,但血浆中的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及数值仍然基本正常。据观察,不论是急性黄疸型肝炎,还
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都有可能转为迁延性肝炎。但转为迁延性肝炎者,迁延性肝
炎患者的后果是良好的,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饮食,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
一般都能治好。
2.慢性活动肝炎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中,这种病人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往往超过一年。慢性活
动性肝炎的症状比较复杂,反复发作,时好时坏,在秋冬季节病情常常加重。病人
一般都有持续疲乏、肝区痛、腹胀、不想吃饭、大便不调、体重下降、体力衰弱、
劳动能力减退等症状。此外,有些病人常伴有失眠、多梦、头晕头痛;有些病人可
表现为忧郁或容易激动、易怒、多汗;有些病人面部常有浮肿或下肢水肿;有些病
人则可因内分泌机能失调,而伴有机能减退,如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萎缩、阳萎,妇
女可有月经不调。长痤疮、发低烧及毛发脱落,也常能见到。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化验检查结果,往往有更多的和更明显的改变,除了谷丙转
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外,其他肝功能试验也常有明显异常;而且血浆中白蛋白的浓
度下降,球蛋白的浓度上升,使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丙种球蛋白
的含量明显升高;病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及血小板也常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生下列因素有关:患急性肝炎时,肝脏破坏比较严重,或患肝
炎之前肝脏已经不正常,或治疗不当、没能及早休息,或休息不充分,或服用了对
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氯丙嗪、巴比妥类安眠药等,或饮食不当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
而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或由于营养过度而造成脂肪肝,或在发病后仍然继续
喝酒,或妊娠,或在患肝炎病毒之后,上述这些因素是主要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血液中,往往仍然带有肝炎病毒。
2、 有许多事实证明,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常常有自身免疫现象。
3、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中,绝大多数都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肝炎病人免
疫功能低下,是发展成为慢性肝炎的重要原因。
3.隐伏型肝炎
隐伏型肝炎患者,肝脏受损一般都很轻微,不容易被患者本人或医生发现。患者可
有很轻微的症状,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又有人称它为“亚临床型肝炎”。可
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近年来,通过对乙型肝炎表
面抗原的检查,发现和证实有些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往往只有轻度的转氨酶升
高,而且持续升高的时间较短,但可反复地波动。这些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症状,
肝脏肿大可能不明显,但血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存在。由于这一型肝炎病
人的血液中带有肝炎病毒,因而在肝炎的传播方面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胆汁淤积型肝炎
这一型肝炎,又称淤积胆型肝炎。最初,医生们认为这一型肝炎,可能是肝脏内的
毛细胆管或胆小管发炎比较突出,引起这些胆管阻塞所造成的,因而称它为“毛细
胆管”或“胆小管型肝炎”。近十年来,由于电子显微镜检查技术的进步,医学家
才认识到这一型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功能有故障,致使胆汁从肝细
胞中分泌和排泄的过程发生障碍所造成的。
这一型肝炎的主要特点是:(1)病人有进行性的黄疸,黄疸越来越深,而且持续
的时间很长,常在8周以上,甚至可持续1年。(2)病人的黄疸虽然很重,但症状
往往较轻,全身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都比普通型肝炎轻;而比较突出的表现是皮
肤刺痒很明显,尿黄十分显著,大便灰白常持续3周以上。(3)病人除有深度黄疸
、肝脏肿大外,一般都没有其他异常发现。(4)进行化验检查时,可发现病人血
液中的胆红素明显增加,常达20毫克%以上,血液中的硷性磷酸酶、胆固醇也明显
增加,谷丙转氨酶升高。但麝香草酚絮试验及浊度试验往往正常。
上面这些表现,是由于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的过程发生障碍、引起胆汁的排泄阻塞不
通,因而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它与肝脏外面的主要胆管受到阻塞时所引起的
“肝外阻塞性黄疸”非常相像,两者有时很难区别。要使它们区分开来,最简单、
安全的方法是作B超声波检查。
4.急性重症肝炎(暴发型肝炎)
这一型肝炎的特点是病情发展很快,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深度黄疸,肝脏迅速缩
小,迅速发生肝昏迷及各种出血现象,也可出现浮肿、腹水、尿少或无尿。这型肝
炎具有如下特点:
1、 病情发展迅速而又凶猛,迅速深度黄疸,甚至在黄疸并不很重的情况下,病
人已经迅速死亡。
2、 肝脏迅速缩小,并人病人口中呼出一种特殊的腥臭味,叫做“肝臭”味。
3、 迅速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躁动不安,尖声喊叫,一
阵又昏昏入睡。可有精神错乱,不能认人,说胡话,也可能抽风,最后完全进入昏
迷,看起来就象熟睡一样,发出很响的鼾声。
4、 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如牙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在皮肤受压部位和注射
部位常见大片的紫斑,或呕吐咖啡色的液体,或解柏油样大便(这是由于红细胞被
胃酸破坏的结果)。当出血较快、血量较多时,也可叶鲜血或便鲜血。
5、 病人常有明显的胃肠胀所。常有腹水,尿量逐渐减少,迅速形成尿少或尿闭
,血液中蛋白质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氨等有毒的物质)增加。
急性重症肝炎是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很高。多数病人在起病后2~3周
内死亡,也有个别病人在10天内死亡。所幸的是急性重症肝炎的发病率很低。
5.亚急性重症肝炎
它的基本特点与急性重症肝炎相似,但病情发展相对来讲比较缓慢。病人发病后,
常表现为极度的疲乏,明显的腹胀,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黄疸逐渐加深,终
于发展为深度黄疸,持续不退,继之出现腹水及出血现象,最后发生昏迷。肾脏功
能衰竭也很常见,表现为尿量进行性减少,终至无尿,血液中的蛋白代谢产物明显
增加。整个病程比急性重症肝炎的病程长;急性重症肝炎的病程一般为2~3周;亚
急性重症肝炎的病程式则常达4周~数月。有部分病人最后发展为坏死肝硬化。
6.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的整个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讲。
1、 黄疸前期:病人常常怕冷、发烧,一般没有寒战,发烧也不是很高,多在38
℃左右,这个阶段更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上腹部发
堵或饱胀不适,尿黄,大便稀或便秘等。绝大多数病人都有这些表现。在这个阶段
,有些病人表现为发烧、头痛、咳嗽、流涕、咽痛、腰背及四肢酸痛等类似感冒的
症状,而被误认为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在这一期末,患者肝区或上腹部常有压痛、
叩击痛;约有半数病人可触摸到肝脏;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尿中也可查到胆红素
。由于这一期病人的大便和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肝炎病毒,而且患者常呕吐,因而有
很强的传染性。
黄疸前期一般持续两三天到两周不等,平均约7天。少数病人也可能没有明显的黄
疸前期症状,直到被人发现眼睛发黄,才知道自己得病而就医。
2、 黄疸期:出现黄疸以后,即为黄疸期。患者体温多已恢复巩膜及皮肤逐渐发
黄,小便深黄,大便颜色变浅或在短期内变为灰白,可有皮肤刺痒,心跳缓慢。多
数病人在黄疸出现后几天,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逐渐好转。黄疸期患者都有肝
脏肿大并伴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人有脾脏肿大,肝功能试验明显异常。这时期患
者的大便及血液仍然具有传染性。黄疸期一般持续2~4周,少数病人稍长,甚至可
达6周以上。
3、 恢复期:从黄疸消退开始,即为恢复期。在这一期中,患者除黄疸消退外,
症状也逐渐地或迅速地消失。肿大的肝脾慢慢回缩,肝功能试验逐步恢复正常。仍
然可能具有传染性。
7.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生率,远远超过急性黄疸型肝炎。据统计,约有半数为无黄
疸型的,乙型肝炎病人则绝大多数都是无黄疸型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与急性黄疸
型肝炎比较,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1.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不出现黄疸,血清中胆红素始终正常,但谷丙转氨酶则升高,
或明显升高。这是第一个特点。
2.发病多数都比较缓慢,症状常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有部分病人甚至不能回忆
起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有些病人甚至没有症状,而在偶然查血或普查时
才被发现。多数病人都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腹胀、大便不爽、大便次数增多、
肝区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恶心、呕吐。但无黄疸型肝炎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症状的轻重也很不相同,常常容易造成误诊。如有的病人可因疲乏、头晕、记忆力
减退、健忘、失眠、工作能力下降等而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有的病人则可因腹胀、
不想吃东西、腹泻、消瘦等而被诊断为消化不良;有些病人则可因长期低烧、疲乏
而被子诊断为“低热待查”,或被疑为结核病、风湿热等;有些女性病人可有月经
不调、浮肿而长期在妇科就诊;有些男性病人也可表现为性机能减退而被子诊断为
阳萎。这是第二个特点。
由于无黄疸型肝炎主要见于乙型及非甲非乙型病人,因而病程多数都比较长。肝脏
肿大及压痛,肝区部位有叩南击痛是常见的体征。少数病人有脾脏肿大。这是第三
个特点。
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又称普通型肝炎。尽管它们的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
重不一,但如归纳起来,普通型肝炎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发病大都比较急,可出现怕冷、发烧、疲乏等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人发病缓
慢,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才引起注意的。
2、 得病以后,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不想吃饭、恶心、呕吐、不
喜欢油腻食物,或怕闻到油腻气味,上腹部发堵和疼痛等。所以产生这些症状,一
方面是由于肝脏发炎时,肝功能减退,引起全身代谢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的传染病,除了肝脏发炎外,同时还伴有胃肠炎的缘故。
3、 得肝炎后,由于肝脏充血以及发生炎症改变,因而肝脏肿大,肝区隐痛,并
伴有压痛、叩痛,出现黄疸,肝功能试验不正常。
4、 如果作肝脏穿刺,取出一点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会发现肝小叶内肝细胞
的大小、形态和排列发生病理变化,如肝细胞混浊肿胀、变性及坏死等。
5、 患肝炎后,由于体内逐渐产生抵抗力,同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强,因此
,普通型肝炎病人具有良好的自愈过程,只要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营养治疗,绝大部
分病人都可在六个月内恢复健康。
16. 肝炎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脂肪肝,是指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可达肝脏重量的百分之十以上,引起脂
肪肝的原因很多:过度肥胖,患糖尿病,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饮烈性酒),长期
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贤上腺皮质激素)等,都可能发生代谢障碍而引
起脂肪肝。有少数肝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或在恢复正常之后,由于休息过度或营
养过度,也可并发脂肪肝。
肝炎病人所以会并发脂肪肝,可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①肝脏这个重要的新
陈代谢器官发生炎症之后,由于受到广泛的损伤,肝功能减退,从而引起一系列的
新陈代谢(包括脂肪代谢)出现故障。②营养过度,③休息过度,致使营养消耗明
显减少。这三方面的原因综合在一起,就可能使患者发生脂肪肝。
而体重增加、过度肥胖则是脂肪肝患者常见的和重要的特点之一。如果病人过度肥
胖、体重明显增加时,应考虑到并发肝炎后脂肪肝的可能性。有条件作血清胆固醇
、甘油三酯检查的,也可抽血进行化验。如果有条件作超声波检查,对确定诊断也
很有帮助。
胰腺炎:在死于重症肝炎的病人中,大约有12~40%的病人同时伴有胰腺炎。测定
病人血液和尿液中的淀粉酶是否升高,就可作为病人是否得胰腺炎的一个指标。有
人对普通型肝炎病人作淀粉酶测定,发现大约有30%的病人其血液及尿液中淀粉酶
升高,说明这些病人伴有胰腺炎。由于肝硬化和肝炎有密切关系,因此,肝硬化病
人也可有胰腺损害。当肝炎或肝硬化病人并发胰腺损害时,就会影响到病人的消化
功能,出现消化不良的一些症状,如腹泻、肚子胀等。当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也发生
损害时,还会引起糖尿病。由于胰腺发炎,因而病人常常有上腹部疼痛。
治疗胰腺炎,应当合理地调整饮食,不要吃过分油腻的食物,不要喝酒,并可服用
中药调治。
胆道感染:肝炎病人并发胆道感染的也不少见。由于:①肝炎病毒本身侵犯胆道系
统而引起的;②患肝火时肝脏分泌胆汁不足,或肝汁万分发生改变,胆道的运动功
能下降,以及病人的抵抗力降低,从而造成其他细菌的感染。
当肝炎病人并发胆道炎时,往往症状加重,常有发烧,但一般仅表现为持续的低烧
,伴有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厌油腻食物,也可能出现黄疸。这些表现与肝炎的症
状十分相似,因此容易被疏忽。
除上述症状外,当并发胆道感染时,有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也可能升高。如并发胆道
感染,病人的饮食应当清淡,应吃含脂肪少、易于消化的食物;可服用中药治疗,
必要时也可考虑用抗生素。
再生不良性贫血(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肝炎病人最严惩的一种血液并发症。
可在患急性期、恢复期血小板的数目都减少,严重者血红蛋白可降到3~4克%,1立
方毫米血液中白细胞要降到数百个,血小板可降到数万。病人可出现严重贫血面貌
,口唇、手掌、指甲苍白,可有明显的出知现象,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
常有咽部发炎或其他全身感染,并可有发烧。并发严重的再生不良性贫血者,危险
性很大,常可引起死亡。
肝硬化,见于乙型肝炎患者。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如果血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持地呈阳性,血清转氨酶持续地升高,尤其是伴有e –抗原阳性者,则有可能演变
为慢性肝炎,其中有一少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所经
历的时间,短的可能只有几年,长的可达余年。演变为肝硬化的病人,可能出现肝
硬化的症状,也可能始终不出现症状。
1. 乙肝常见症状和体征
肝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
是全身乏力,不想吃饭,发烧,恶心,呕吐,怕吃油腻食物,上腹部发堵或饱胀不
适,尿黄明显等。肝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得肝炎后,由于肝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排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使胆汁不能按照正
常通路排到小肠,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加。因此,肝炎病人常常出现黄疸、尿黄等
现象。由于肝脏发炎肿胀,肝表面的肝包膜过于紧张,病人会出现肝区疼的现象。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还常常有性机能减退的表现。例如,男性病人可能性欲下降
或消失,阴毛、腋毛可减少和脱落,睾丸萎缩变小,阳萎,不育,乳房增大以及发
生肝掌、蜘蛛痣等;女性病人可引起月经不调,如月经不准期、月经过少或过多、
闭经、痛经等。这类现象是由于肝脏对性激素的调节功能减退,致使性激素失调所
引起的。
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病人的门脉压力升高等原因,都可使病人出现水肿
或腹水。
肝炎病人常见的体征:
1、肝脏肿大:绝大多数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一般在肋弓下1~3厘米。。
但重症肝炎病人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不仅不肿大,反而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缩
小。
1、 肝脏压痛及叩击痛:肝脏肿大伴有压痛及叩击痛,是肝炎最重要、最常见到
的体征。
3、黄疸:黄疸轻者,往往仅有白眼珠(巩膜)发黄;黄疸较重者,全身皮肤都可
有明显黄染。
4..脾脏肿大:急性肝炎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
5、肝掌及蜘蛛痣:
6、面色灰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常常面色灰暗、没有光泽,或者面色发黑,
2. 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有哪些?有何诊断意义?
乙肝病毒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即”两对半”,或称乙肝病毒5项指标.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常在乙型肝炎恢复后期出现
阳性.
(3)乙肝病毒e抗原: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病毒e抗体预示患者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
缓解.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高滴度的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常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
染性.低滴度的乙肝病毒核心抗体表示乙肝病毒的即往感染.
3. 肝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通过肝功能的检查可以了解肝病的程度、转归及愈后:
i. 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主要反
应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值:黄疸指数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毫摩/L以
下.
ii. 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主要是谷丙转
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两种,正常值为40/L,以谷丙转氨酶临床意义最大.肝
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升高.
iii.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蛋
白比值:其水平高低时估计疾病愈后的一个指标,白蛋白逐步下降,提示愈后不良,当
白蛋白减少至25克/升以下时可出现腹水.
3.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前,检查乙肝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测定。但此项检查的是
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体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并不能代表病毒本身,无法知道体
内病毒的多少。另一方面是聚合酶链反应,又称PCR法,多年的临床实验证明,常
规PCR法假阳性、假阴性率较高,重复性差,且不能定量。
近年,新研制成功的荧光定量HBV-DNA的出现为乙肝病毒的检测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大量临床标本测定结果证明,其特异性为100%,灵敏度达0.01fg10-12mg,相当
于2.5个乙肝病毒颗粒。荧光定量HBV-DNA对下列情况更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1) 治疗前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可以知道选择抗病毒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
(2) 治疗后荧光定量HBV-DNA直接准确地测定体内病毒数量,有助于疗效
的判断。
怀孕前进行荧光定量HBV-DNA测定,有助于选择有利的怀孕时机。乙肝孕妇进行荧
光定量HBV-DNA检查,有助于使部分病人得到及时的正确的诊断。
但目前国内的检查技术有限和该检查要求的实验室条件较高,国内只有部分大型实
验室可以进行该实验, 但目前,许多不法的医疗机构为了自身的宣传和坑骗患者而
打出HBV-DNA检查等等的广告.所以,临床上还是以乙肝两对半为常用的诊断依据.
4. 肝炎的常规治疗
临床上对乙肝治疗的常规药物大致分为三种:干扰素类、核苷类抗病毒药,免疫调
节剂等三种。
1)干扰素:a---干扰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但是,a----干扰素对
亚洲人疗效欠佳,我国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仅有20%左右的患者出现乙肝病
毒e抗原阴转,几乎未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的病列。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乙型
肝炎患者多系家族性的垂直感染和婴幼儿水平传播而来,机体对乙肝病毒处于免疫
耐受状态,乙肝病毒已整合入肝细胞内,以及乙肝病毒及易产生变异等缘故。
2)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目前在我国使用较广泛的是拉米呋啶和泛昔洛韦。
(3)免疫调节剂(主要是指免疫增强剂):也广泛用于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胸腺
肽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它包括进口的多肽a---胸腺肽(日达仙)、胸腺五肽等。
免疫增强剂,一般多用以配合抗病毒药物使用,但是,这将意味着患者必须为治疗
付出一大笔治疗费用,1个疗程下来往往要上万元,甚至更多,很难与我国国情相
符。从目前乙肝治疗的现状看,的确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这样一个令人尴尬
和不满的局面。
5. 传统医药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有何意义?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文化遗产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
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保健事
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是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
的明珠。
中国古籍医书中虽无“肝炎”病名,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皇帝内经》中,就已经有
“黄疸”病症的记载。所以现代医学对肝炎,特别是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为线索,
可从中查寻到与其相似的病症记述,诸如:黄疸、肋痛、症积、鼓胀等皆是。这些
病症与肝炎,首先是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有许多类似或吻合之
处。另一方面,运用古医籍中有关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或相关疾
病常获明显的疗效。因而,可以认为,我国传统医药对于肝炎的诊治曾经做出一定
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其对于肝炎认识的深入,以致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方药
体系,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我国医学工作者在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同时,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精华,在病毒
性肝炎防止工作上做出了巨大成绩。
实践证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乙型肝炎,经常达不到理想的疗效。近些年来涌现出
的中药多联疗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它至少有四大优点:
(1) 有利于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辨证的规范化;
(2)有利于肝炎患者的治疗,即对:“无症(状)可辨”者亦可有证辨之,真正
是“无有不治之症”。
(3)可明显提高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复常率和主要病毒指标的阴转率
(4) 由于中医药联合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所以尤其适合我国国情,特别适合
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1. 乙肝患者,请从阴影中走出来。
一般交往不会传染乙肝。乙肝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一般接触如握手、
共餐,大多数不会传染乙肝。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乙肝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偶然体检发现或早已发现的
乙肝患者,如果认真寻访其直系家属的话(普查乙肝病毒系列指标),往往发现一
连串的感染现象,乙肝的这种家族性倾向,表现为乙肝可以由父母传染给下一代,
其中是通过怀孕期间宫内感染、分娩时产道传播和遗传因素。
而父婴传播的原因是通过种系遗传,其主要依据是:
(1) 乙肝父--婴垂直传播的现象十分普遍。
(2) 科学研究发现精子内含有复制状态的乙肝病毒。
(3) 男方有乙肝、女方确定没有乙肝的情况下,当女方怀孕又因种种原因终
止妊娠后,研究人员通过对引产胎儿的检查,发现胎儿的肝、淋巴组织、血液中有
复制状态的乙肝病毒,且与其父亲携带的乙肝病毒有高度的同源性。
现在较为公认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乙肝人数的50%左右来源于这种垂直感染。其
次,与血液有关的因素如,注射、拔牙、文身、输血等,也会传染乙肝。因此不要
把乙肝的传染性错误地理解为一般的接触传染;拒绝或恐惧与乙肝患者正常来往,
造成隔阂,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2. 乙肝患者“三步曲”的条件
乙肝的结局并非一定按照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发展。我国现有的乙肝
感染者中,肝硬化患者只占1%-2%,而肝癌患者仅占0.2%-0.3%。由此可见,绝大多
数乙肝不会按所谓的“三步曲”进行。
造成“三步曲”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1) 遗传因素:乙肝发病往往具有血缘的线性关系,祖孙几代感染乙肝病毒,父
子或兄弟姐妹好几人相继走上肝硬化、肝癌的发展道路,发病特点如出一辙的现象
较为普遍。
(2) 机体免疫机制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白细胞
介素与干扰素应答能力低下,都可以导致乙肝慢性化转变。
(3) 病毒基因变异、叠加新的肝炎病毒等。此外,乙肝患者的主观原因也不容忽
视,如生活不节制、暴饮暴食、酗酒纵欲;有的患者病急乱投医,盲目用药,病情
恶化。
其实,患了乙肝病情好转和得到控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何况大约80%的乙肝病毒
携带者及慢性迁延性乙肝患者,其愈后大多良好,病情可长期稳定。
3. 乙肝患者是否能像常人一样生活?
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结婚、生育,尤其是病毒携带者
或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他们在随访、治疗的同时,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根据
我国有关法规,除饮食、幼教等行业外,其余工种的大门都向乙肝患者敞开。
乙肝患者结婚后,若要生育子女应小心谨慎。为了彻底阻断垂直传播的可能,一方
面要选择合适的受孕时机(持续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指标阴性);另一方面,要
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越快越好)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并按0、1、6个月完成整
个接种程序。这样的话我们的下一代就能够远离乙肝。
建议:
我国的乙肝感染者中,绝大多数为病毒携带者,特别是乙肝病毒指标呈阳性(不论
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肝功能检查正常、身体无明显不适者,从理论上
讲应该治疗,因为他们体内毕竟有病毒存在,并且这些病毒会对肝脏造成潜在的不
良影响。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绝不是健康携带者。
最好的办法是:定期随访,每年至少复查两次肝功能系列、乙肝病毒指标;保持心
情舒畅,乐观豁达,生活规律;适当参与社会活动,正常地工作、学习;培养良好
的个人爱好,如琴棋书画、养鸟弄花、体育休闲等;采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
食疗;4. 何防止肝炎的反复发作?
一般情况下,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我国竟多达1亿人以上。在数
以千万计的有症状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慢性病人,其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有
者密切的联系。故防止肝炎的反复发作,是防止肝炎慢性化和向有硬变化发展的关
键。具体措施如下:
(1) 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坚持长期服药,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及病毒指标,争
取肝功能在3个月至半年内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以利于根治。
(2) 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病人切忌过度劳累。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进行一
些适当的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倡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热量适当和富含
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的饮食。
(3) 保持精神愉快,戒掉烟酒。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传染,并注意消毒隔离等。做到了以上几点
,避免肝炎病情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得到控制。那么,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也就有可
能被杜绝。
花钱不多而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可长期服用。
5. 肝炎病毒常用的家庭消毒方法有哪些?
肝炎病毒常用的家庭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与药物消毒法两种:
(1) 物理消毒法
A、高压蒸汽消毒法:采用蒸笼蒸煮或家用高压锅,待盖阀后20分钟,即可达到消
毒效果;
B、煮沸消毒法:在100℃的温度下煮沸1分钟,就能使乙肝病毒失去活力和传染性
;煮沸15分钟-20分钟以上,可将各型肝炎病毒杀灭;
本法适合于餐具、护理用具及棉织品的消毒。至于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及皮毛制品
则不适合。
C、阳光暴晒法:凡不能蒸煮的物品,则直接采用本法,一般宜暴晒6小时以上;
D、焚烧法:病人污染并丢弃的杂物,一次性医护用品、垃圾(包括月经纸、手纸
)等均应焚烧掉,以达到彻底消毒之目的。
(2) 药物消毒法:
A、厕所、马桶、垃圾可用3%的漂白粉或2%氯酸钠消毒液喷洒消毒,便具应浸泡1小
时;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应用1%-20%双倍量的漂白粉充分搅拌均匀后放置2小时
;
B、房屋地面、门窗、家具、玩具、运送工具等,可用0.2%-0.5%的过氧乙酸喷雾或
抹洗消毒;并按0.75-1克/立方米喷雾后密闭30分钟熏蒸。可作为居室和暴露物品
表面及空气的消毒。
C、患者家属接触者的双手可用0.2%过氧乙酸液浸泡2分钟,或用肥皂、流水冲洗数
遍。
D、衣物、被褥、书籍、报纸、化验单、病历、人民币等均可用100毫升/立方米的
福尔马林密闭熏蒸12小时-24小时。
6.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怎么办?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阴一般有三种情况:
(1) 自然转阴
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自然出现病毒转阴现象,年平均阴转率为1-2%;但能否转阴
与某些因素有关。
A 15岁以上成年组HBsAg阴转率高于1-14岁儿童组;
B HBsAg低滴度组(≤1:128)的阴转率高于高滴度组(>1:256);
C HBeAg阴性者的HBsAg阴转率高于HBeAg阳性者。
(2) 持续无症状携带状态
持续携带HBsAg达数年之久甚至终生,经多次反复检验肝功能均正常,做肝穿刺活
检无组织学损伤。此类病人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人愈后良好。
(3) 慢性化与恶变
部分患者在持续无症状携带状态若干年后可演变为慢性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肝组织学上可见到肝细胞的坏死、变性和纤维化。有些患者已经转化为慢性肝炎,
但仍然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肝功能化验也不能发现问题,这时肝穿刺活检就成为是
否演变为慢性肝炎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明确诊断,必须做肝活体组织检查。如证实
肝脏有病理损害,则应及时进行治疗
7. 夫妻之间传染乙肝的几率少?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传染性很强,但是夫妻之间如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却很少
得乙肝。据有关专家随机调查的263位已婚的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在35-55岁之间,婚
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
占被调查人数的6.46%。但是,其子女患乙肝的几率较高,有204位,占77.5%。这
一结果和国内的其他调查资料基本一致。
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达到65.3%(
172位)。他们的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但是表面抗体(都未
打过乙肝疫苗)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这说明他们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
抗体。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
染的机会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发病率却极低,这是为什么?因为成人往
往具备健全的免疫体系,体内具有正常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当乙肝病毒进
入人体内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即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
无藏身和落脚之地。
科学研究还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但是,成
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
毒,不留下祸根。我国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垂直传播占乙肝
传播的70%以上,但欧美却很少有垂直传播者;而非洲、美洲性传播机会却较高,
可达40%以上。这表明乙肝的感染及发病和种族、国家、遗传、年龄等等因素都有
关系。基于我国乙肝发病以垂直传播为特点这一事实,根治、根除乙肝必须放在切
断垂直传播这一重要途径之上。因此,待产妇及婴幼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和高效价
乙肝免疫球蛋白意义十分重大。
8. 肝病孕妇怎样对待孕期用药问题?
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染上了肝病,孕妇及家人会担心治疗肝病的药物会影响胎儿,造
成胎儿畸形等。有些孕妇整日忧心忡忡,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而有些患者则干脆拒绝用药或根本不去就医。认为孕期患病是腹中孩子带的,等孩
子生下后会变好的,这对肝病的治疗和恢复很不利,孕期谨慎用药是对的。但是有
病不治,病情不断发展,自身尚且难保,又怎么谈得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一些可
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如糖皮质激素类、胰岛素等只有在长期大量应用才有可能产生
致畸作用,而在治疗肝病时只是小剂量、短时间应用,不会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死胎或致胎儿畸形。用药时,医生会考虑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小的药物。孕
妇本身不必过于紧张忧虑,应遵医嘱用药,积极治疗肝病。应该注意的是:如为早
孕,就诊时应告诉医生,自己已经怀孕了。肝病患者怀孕后,最好到专门的肝病产
科就诊,那里的医生会更全面的考虑您的肝病和妊娠的情况,定出综合治疗方案
9. 乙肝患者怎样预防脂肪肝?
为预防肝炎后脂肪肝的发生,应注意做到:①在肝炎恢复期,注意处理好休息和活
动的关系,避免长期卧床,做到动静结合,不要使体重过分增加,避免肥胖。②要
恰当地安排饮食,避免营养过度,要适当地少吃脂肪类食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过
多地吃糖或其他甜食。这是因为糖类过多时,也会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如
果能注意做到上述两个方面,脂肪肝是可能避免的。
1. 肝病饮食的选择与肝病保健密切相关
答:每种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料以维持生命
,滋养身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力所需。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是以食物中各种营
养素含量的多少及其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的高低等相对指标来衡量的。食
物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且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者,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
值。每人每日为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劳动能力,所需各种营养的量,受年龄、
性别、疾病和健康状况、怀孕、哺乳、劳动强度、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肝病患者如长期选择食用的食物单调或处理不当,或因偏食、挑食、忌食等不良的
饮食习惯而使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机体患肝病未经积极治疗以致食欲不振,过
多选吃滋补药品或乱用药物而引起食物和消化吸收及利用不良等,都可引起营养缺
乏病。如缺乏蛋白质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可加重肝病病情;蛋白质供给不足或吸
收不良,可使肝细胞修复缓慢,容易导致肝病变、腹水症;患肝病又缺乏维生素D
和钙、磷的幼婴,可兼患佝偻病或骨骼畸形,老年人则引起骨质疏松,好发病理性
骨折等。反之,肝病患者如果过量进食,摄入量超过身体需要量太多,在引起肥胖
症的同时会发生脂肪肝,还可能增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给肝病的康复带来不
良影响。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针对肝炎病人的病情,指定色、香、味俱全的饮食,对于
增加病人的食欲,改善病情都有裨益。例如,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有恶心或呕吐症
状时,便不能仅仅从营养的角度强调病人多吃,实际上也吃不下去,即使吃下去了
也会导致病人肠胃负担加重,进而影响肝脏的恢复。
此时应调配一些清淡可口的食物如白糖绿豆粥,能解毒降酶;莲子、芡实、糯米加
适量冰糖烧汤熬粥,能健脾养胃;肉糜、熬粥,可增进食欲,补充适量蛋白;新鲜
蔬菜和水果则可养阴通络。凡此之类,总以病人食后舒适为度,不宜大鱼大肉,膏
粱厚味,加重肠胃及肝脏负担。
在饮食调配方面,还应针对具体病情而定。如慢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则宜多食些
含麸量高的杂粮,少吃糖米精面,还应少食或不食糖、蜂蜜、巧克力等。慢性肝炎
或急性肝炎有出血倾向的,不宜多食辛辣煎炸之物;腹胀便溏的,则宜少食些生冷
滑利之物及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韭菜、红薯之类。即使食水果,也应有所选
择,如脾湿气滞的,可选柑、橘之类;胃肠有热,大便干燥的,可选香蕉、鸭梨等
;便溏不止的,可吃些煮苹果勿放糖、莲子汤等。
2、什么情况下肝硬化患者应限制蛋白饮食?
答: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失偿性肝硬化,由于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减低,多数存在不
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应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只有两种情况应限制饮食过
量蛋白质:
(1) 肝性脑病患者:限制胃肠道进食蛋白质,每日不应>30g,因为从肠道进入
的蛋白质,分解后产生氨基酸,再经肠腔细菌分解形成大量NH3,当结肠的pH>6时
,NH3的生成更多并大量吸收入血液内,如果患者有低K+、低CI-性碱中毒,血液中
的NH3又大量通过血脑屏障扩散至脑内,引起血氨及其它有毒物质,如短链脂肪酸
、硫醇、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的增高,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导致肝性昏迷
。
(2) 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应暂时限制从胃肠道进蛋白饮食,术后恢复期、后期可
逐渐增加蛋白摄入,从每天0.5克/公斤体重增至1.0克/公斤体重,开始可多用植物
蛋白质,因其含硫氨基酸少,含纤维素丰富,能保持大便通畅及调整肠道菌群,降
低NH3的生成。以植物蛋白质摄入的同时,可配以奶类制品,两者在蛋白质上有互
补作用。几种蛋白质的含量如下(以100g重量含蛋白质克数计):稻米9.3-9.5,
面粉10.3-11.2,南豆腐6.2,北豆腐12.2,豆浆1.8,豆腐干15.8,豆奶粉19.0,
酸奶3.2,鸡蛋12.8-14.8,(猪)瘦肉20.3。
3、几种强肝食品。
荔枝: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强肝健脾的功能,对增强精力,血液有卓越的
效果。可是,食之过多会出鼻血,或引起牙痛,容易上火。由此可以想见,荔枝是
一种很强的滋养食物。
当女性因腹部受冷发生疼痛时,可用荔枝的肉干20克,用水1碗煎5分钟取汤服用,
效果很好,服后即能奏效。此为证明除有滋养强壮作用之外,并有消除体内的病毒
及镇静精神的作用。
猪血:据《本草纲目》记载,猪血有解毒的作用,可用于中风、头眩、腹胀中满、
痔疮等。我国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吃猪血和其他动物的血,可清除体内的污物。这在
空气污染的现在,每天应该进行深呼吸,吐出污染的空气,并时常吃猪血汤或上述
中药的强肝药,维持肝脏功能,非常重要。
乌梅:如肝脏衰弱,即使是少量的酒也会发生宿醉,另一方面,喝了大量的酒,而
使肝脏处理不了时,也会发生宿醉。因此,预防宿醉,应首先强化肝脏,加强肝脏
的解毒作用。
防止宿醉的方法,亦在于强化肝脏,早晨起来觉得痛苦时,宜用乌梅煎汤加入砂糖
饮喝。此为速效性的方法。又用洋参煎服,亦有效果。乌梅可在药店买到。
被列为可治肝脏病的食物,在我国蚬子汤,而在外国则为柠檬,菊花茶也有效果。
从中药店购买金银花和甘草,煎汤后加入黑砂糖(乌糖)同服亦可。此外,当归、
生地、黄芩、淡竹叶、羚羊角、丹皮等亦有解毒作用,枸杞也对肝脏有益。
专家的忠告
1. 了解和掌握肝病的科普知识。
2. 看病及用药去正规医院,听取专家们的指导和意见。
3. 不要乱用药, 临床实践证明,滥用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加重病情,特别西药
和一些所谓的进口药物。
4. 正规的DNA检查因灵敏度高而为对实验室要求很高,在国内只有少数大型实验
室可进行,但常有发现有些不具备DNA检查条件的医疗单位以营利为目而做不正规
的DNA检查,并出具夸大检验结果的虚假检验单,使患者在其单位中接受不正规的
治疗,导致患者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经济上的损失。
5.患者如要做临床检查时,请到二级甲等或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做检查,以免检查结
果有误。
.肝病患者有何禁忌?
(1)保持心情舒畅,做到不生气,不劳心,不熬夜,少同床,肝硬化患者禁房事
。
(2)积极休息,减少活动,能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助于损伤肝细胞的修复。
(3) 食疗:易富有维生素,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新鲜蔬菜,瓜果及适当的瘦肉、
蛋、鱼等,若腹水,尽量低盐少食多餐。不食动物油,肥肉油腻之品,禁食生葱、
生蒜、辣椒等食品,禁食臭鸡蛋、臭豆腐及加工食品,如火腿、含有防腐剂的食品
,禁酒、柠檬酸等饮料,脂肪肝忌油腻、蛋黄,服药期间忌绿豆、茶水,禁食羊肉
、狗肉大热之物。慢性肝病,不宜过多吃糖,合理饮用牛奶,奶中不宜多加糖.。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0.21.224.23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