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ang ( Iphi Jr.), 信区: CE
标 题: 论文一篇:关于有效歧视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Mon Oct 23 01:20:03 2000), 转信
歧视在经济生活中是否有效分析
对于歧视行为,有很多的经济学家作过分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Gary S. Becker .
他把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展到包括非市场行为在内的人类行为和人类相互关系的广阔
领域,并且开始了'非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也就是歧视经济学的第一步。
经济上的不平等并不意味着歧视的存在。收入上的差异与种族、性别有关,但收入的
变化反映着边际性生产力和工作时数的变化,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都
会造成这种变化。排除了这些因素的干扰才是歧视的体现。即排除群体有能够影响结果
的客观因素,仅仅考察人们主观上带来的心理歧视及表现出的具体行动。精确计量在市
场中实际存在的对少数人群的歧视量,取决于雇主们,工人们,消费者,学校和政府对
少数人群的歧视总和。有时候环境会得到极大的缓和,而在其他时候又会趋于恶化,而
这一切是因为受到了某个特定的偏见量的影响。例如,当许多公司能够专门主要雇佣黑
人和妇女而高效率地运作时,具有同等生产率的黑人和白人之间,或女人和男人之间的
工资极差将大大小小于对黑人和妇女的歧视程度。另外,剥离歧视行为中的干扰因素,
将使得歧视问题变得清楚明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把因、果混淆在一起,比
如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显得不受欢迎,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歧视行为,这里面还有着其
他一些原因,在生理上妇女与男子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差异,用人单位是不可能完全忽
视这种客观因素的。所以要分离出歧视行为及其后来的根本结构原因,就必须对歧视行
为作严格的假设。
另外,或许有人会质疑把客观条件排除出分析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所受教育程度素质
等问题只不过是上轮歧视的结果,因为优势群体拒绝向劣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机会,而妇
女之所以会在身体条件上劣于男性也不过是历史性长期歧视的结果。这些驳斥其实与我
们的分析并不矛盾。因为作为抽象的经济学分析就必须首先从简单,严格的初始状态出
发,所谓的歧视行为的初始状态也就是剔除了那些相互循环的歧视行为作经济学分析之
前,假设的两个社会之间的贸易(我们可以把贸易当作各种行动的一般化,譬如分工、
教育、待遇等),一个"社会"完全由N组成,另一个"社会"完全由W组成,这样,分析得
到简化。
其次,分析被限定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即在贸易行为中所有的定价都是由市场供求
双方自发决定的,其中并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垄断力量的介入。
最后,分析忽略生产要素的多样性,因为我们的重点只在于W和N的总收入,每一社会
只有同质的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N的每一单位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可能完全用W的每
一单位的劳动和资本替代。加入这两个社会"贸易"的不是商品而是用于商品生产的生产
要素。每个社会得益于"输出",其相对丰富的要素,W输出资本,N输出劳动,假定劳动
-资本的交换比例一定,N输出的劳动量是某劳动总量与"国内"使用量的差额;同理,W输
出的资本量也是其资本总量与其"国内"使用量的差额,当然其中要素产生的吸收性也将
被剔除掉。
那么,在不存在歧视的完全均衡状态下,从以上的假定中我们可以得出贸易的一般原
则,根据效用最大化可知:
a. 对每种要素L·K的支付与其用于N或用于W无关
b. 每种产品分析价格与其由N生产或由W生产无关
c. 每种要素的单位支付等于其边际产值
→双方的贸易应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即福利水平为最大
以上四点在正常的国际国内双方或多方贸易中都可以看到,因为大家都理解优势互补所
带来的福利增加,但是问题在于对贸易双方的W、N而言,中间存在着许多足以导致歧视
行为产生的因素。
首先因为种族民族、宗教、性别等原因优势群体拒绝与劣势群体的劳动与资本发生联
系,我们姑且不论其中是心理上或是利益上的原因;其次作为劣势群体,他们往往喜欢
采取针对性的报复措施,譬如设置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双方之间的均衡状态及
最佳配置都被打破了,双方的利益及总体福利都受到了损害。我们从假定条件出发,假
如W的成员试图歧视N的劳动,他们将愿意放弃部分货币收入避免同N的成员一起工作。这
种歧视偏好减少了W的资本输出量,从而导致了W的资本同N的劳动结合所能获得的收益减
少,这样一来的也会减少N的劳动输出,从而N的劳动与W的资本结合所能获得的收入也减
少了。
这时在新的均衡点上,N和W更少的劳动和资本被分别输出。由此可见,资源配置上这
种变化减少了N和W双方的均衡净收入。由于W的歧视损害了N,也损害了W,因此,W的歧
视从福利的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非理性行为。这对于采取报复措施的一方也是如此,因
为N同样采取了"歧视"W的措施,即N的劳动也不愿与W的资本结合,这在一些少数民族或
是黑人社区中经常发生,所以以上相似结果将会损害W及N的利益,同时因为N的劣势地位
(假设N是劣势群体)将加剧他们的困难处境。
尽管从歧视的意义出发可以把少数民族众这种报复行为也称为歧视行为,但这种带引
号的歧视行为与多数群体之间的歧视行为是有区别的;混淆两者的界限也将混淆引发歧
视的真正原因。在讨论引发歧视原因之前,先把我们对歧视的直觉说出来,民族之间的
歧视是指主要民族对少数民族的歧视,种族之间的歧视在白人社会中是白人对黑人歧视
;性别之间的歧视是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尽管这些直觉并不反映了歧视的全部,但是
从它们中间可以得出一个简单而直观的结论:即歧视总是在经济上或数量上占多数的群
体与经济上或数量上占少数的群体之间发生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前者歧视后
者。
经济上的多数是歧视发生和指向的决定性因素,即一般而言在市场上(劳动力市场,
资本市场等等)经济地位的高低区别导致了群体之间的歧视,我们一般不会认为一个乞
丐拒绝与一个经理交往的行为也是歧视。这种直观的结论真实地解释了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在数量上占多数的群体都受到歧视的原因(譬如在个别社会中女
性的数量比男性多),但女性都受到歧视,缘由即在于数量上的多数可能并不是经济上
的多数。所以,Becker断言:"W对N的实际歧视的必要条件是N为经济上的少数,充分条
件是N占数量上的少数;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是--和N数量上的少数相比,它更是经济上的
少数。"
因此,少数民众对于多数的"回敬"行为实际上是不可能对多数群体产生有效歧视的,
尽管这种"歧视"可能也会使多数群体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即少量进入到少数者社区中的
资本将受到排斥,但是相对而言损失较大的还是少数群体本身。
而少数群体之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对多数群体还以颜色,是因为他们
不知道自己蒙受实际经济损失的根源在哪里,这个根源不在于歧视偏好的平衡分布,而
是在于资源的非平衡分布。尽管报复式的"歧视"会使少数民众在心理上得到相对的满足,
但是由于他们内部资源的分布往往比不上多数群体来得平衡,所以心理上的满足所带
来的是经济上的损失。众所周知,一国或一个单位经济要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其经
济结构的合理性是极为关键的。实质经济与符合经济不仅要在量上而且要在质上即市场
化的程度上达到平衡。这里论及的"失衡"指的是K在数量上及质量上都远远不及L,劳动
力廉价说明在劳动力市场上相对资本而言供过于求,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过度(教育
的社会成本小于收益)是资本在质量上跟不上劳动力要求的一个明证。这两个方面的失
衡在大多数的少数群体经济中表现得很突出,正是L和K分布的失衡在大多数的少数群体
经济中表现得很突出,正是L和K分布的失衡再加上由于歧视的情况得不到有效地改善,
才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落后。
分析了受歧视的少数群体经济损失的根源之后,我们就明白了W与N之间的相互歧视给
N带来的巨大损害,以及少数群体在面对歧视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文献:Gary S . Becker (1955) "Discrimination in the Market Place," Ph .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Gary S . Becker (1992) "纪念诺贝尔演说" 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
李甫军 (1993) "有效歧视新探"
97102130
97'国际会计
***
报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202.105.131.1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