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cad (图纸), 信区: CACE
标 题: [转载] 梁从诫笔下的林徽音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Sep 27 13:34:36 2000),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ve 讨论区 】
【 原文由 fyy 所发表 】
,受到一位建筑师的启示,就决心要以这个“把艺术创造与
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还说服了她后来的丈夫梁思成也
学了建筑。
1949年以后,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人
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五十年代初,她在建筑教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方面,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1 95 5年她去世时,“碑
建会”决定把她亲手设计的纪念碑基座花圈浮雕的刻样作为她自己的墓碑,以铭记她的
贡献。
然而,在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人们应当知道的,也许还不只是她的成功,
而更是她的那些重大的失败。是她,当年和梁思成一道,耗尽了自己最后的心血,想要
把北京城,这“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作为当时全世界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成
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然而,他们却抵不过当时那种要“从天安门上看下
去,到处都是烟囱”以示 “现代化”的权威意志,而节节败退。在后来关于北京古城墙
存废问题的急诊中,又使他们彻底失败。其结果是,北平解放时炮口下得以幸存的五百
年完整的古城墙,却在“和平建设”中被当作封建遗孽而彻底铲除了。当年她在顽强抗
争之后留下的一句话:“有一天,他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如今
不是言中了吗?
林徽因什么时候开始其文学活动,这不太容易说得清。她的文艺细胞当然首先来自
她的书香世家……然而,直接把她领入现代文学之门的,却是她前半生一位最亲密的朋
友徐志摩。毫无疑问,林徽因后来的文学审美观,她作品的风格,乃至诗的格律,都受
过徐志摩的深刻影响,其中有一些大概可以追溯到伦敦时期。1 924年印度诗翁泰戈尔访
华时,林徽因与张歆海、徐志摩、林长民等同台用英语演出泰翁诗剧《吉德拉》,在当
时的北京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也可算是她登上文坛之前的一次即兴的彩排吧。
林徽因大概只能算是个“低产作家”,她的存世文学作品----几十首诗,几篇散文
,三个短篇,再加半出话剧,合在一起也不过10来万字,小小一册而已。然而,使许多
人感到惊讶的是,她这仅有的一点东西,尽管略有参差,但总的说来,却几乎是篇篇珠
玉。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
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遗憾的只是,林徽因没能看到
她为之付出了生命的最后一息的这座建筑物的完成,便在1 955年 4月1日清晨,经过长
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了。现在,她自己也许应该感到欣慰:在她出
生90年后的今天,她的诗也还活在许多与她素不相识,乃至隔了几代的读者心里,也确
实还有许多人仍然相信,在她那空灵的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2 000/05/12 南方周
末)
--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紫金巅外,一剑求败
※ 修改:·fyy 於 Sep 26 18:30:49 修改本文·[FROM: 192.168.41.120]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1.120]
--
※ 转载:·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1.1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