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eller (㊣Miss You So㊣), 信区: CACE
标 题: 建筑策划导论A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Jan 29 23:09:28 2004), 站内信件
序
本书作者庄惟敏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因
学业优异,披学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赴日本国立千叶大学留
学,在服部半生教授指导下研究建筑设计理论,一年半后回国继续投入研究工作。
1992年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被投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衔。此后他留校任教,
在本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4年由中国建筑学会、香港建筑师学会、美国亚洲文化协会联合在中国各大设计
院、各高校青年建筑人才中遴选一名优秀青年建筑师奖获奖人。获奖人的产生需经
基层单位申报推荐,并经几轮专家审查和严格笔试,慎重投票确定当选人。庄惟敏
终于当选为首届获奖人,由美国亚洲文化协会资助,赴美国进行参观学习和考察。
继之,1995年他又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1996年通过考试,成为国家一级注册
建筑师。1997年他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教学体制改革
后他又被聘为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不出我所料,在他获得博士学衔后只经过八
年就已经成材了。
这本书稿就是在他当年的科研成果--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而成的
。在本书付梓之际,他要我作序,我欣然同意了。这里只想非常扼要地谈六点:
第一,是作者本人的简况,前段已说过。
第二,是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什么,力图解决建筑行业中的什么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成绩辉煌,举世瞩目,但教训
不少,花掉的学费也相当可观。最主要的问题是建设效益欠佳,浪费严重。究其原
因,主要是对建设前期工作重视不足,重大决策缺乏充分的科学论证。其中仓促上
马,急于求成固然是重要原因,而基本建设程序不完善、不科学则是其 中的关
键因素。改革开放后,逐步引进了发达国家的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开始在投资活
动中引入了可行性研究、咨询评估机制,使有限的投资能用在刀刃上,为投资决策
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当然,由于处于起始阶段,有的"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有的
论据不足(如大量的重复建设,都是以过高的市场预测为依据),有的只重视近期的
经济效益、盈亏分析,而忽视了长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对建筑业来说,现行
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其服务对象主要还是投资者,工作主体是经济师,其研究方法
更多地适用于工业、交通、大型商业等建设项目,对社会及环境影响较大的民用、
居住、公共建筑并不很适合,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性与可依据性作用不是太大。
现行的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完成于立项之前,是为立项服务的,在规划立项之后到进
行建筑设计之间仍有一个相当大的"空当",即对制定设计任务书方面的工作还缺乏
必要的、全面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建筑设计人员所能获得的有依据性
的设计文件,包括项目立项时由规划部门所批的规划设计条件,与由业主投资者所
拟制的设计任务书,建筑师只能按此两个文件,凭自己的工程经验设计。因此,设
计任务书如果制定得不合理、不科学,建筑设计也就跟着不合理、不科学了。目前
,有不少建设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用效果均不尽人意,究其失误原
因,还在于设计任务书本身就定得不合理、不科学。
作者在本书中所提出的"建筑策划"这一概念及其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对克服上述弊
端是一项重要的、有力的举措,是对设计程序加以大胆改革的设想。本人认为,建
设项目在立项和建筑设计开始之前,插入一个"建筑策划"的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正是本书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所在。
第三,1992年庄惟敏完成他的博士论文通过答辩时,"建筑策划"在我国建筑界还属
于一个"新概念"。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在成熟应用,但当时我国大多数建筑设计
人员对之并不熟悉。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在建筑学科中切中时弊的开拓创新,这方面
的内容在本书的第七章"建筑策划与中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论述和充满信心的展望
。
本书开宗明义,在"建筑系统的模式"框图中简洁地表述了建筑策划在整个建筑系统
中应占据的地位。这是中国建筑学科(尤其是建筑设计理论)在概念上、认识上的一
个突破性飞跃,这个突破性的飞跃是促进建筑业实际工作中实现突破性飞跃的先导
,而如今"建筑策划"已披我国定为一级注册建筑师必须具备 的专业理论之一了
。
第四,本书作者综合引用和分析了国外相关的科研成果和资料,系统地对建筑策划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作了全面、深入的阐释、判断和归纳,尤其在方法论方面
的论述比较详尽。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其观点不仅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更有
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本书的出版将是在目前国内能够看到的有关建筑策划方面最
系统和最完整的著述。
第五,本书是以庄惟敏原来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又结合近年来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融
入了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结合国内的现状,论述和介绍了他所进行的建筑策划的
实践,伎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原博士论文在答辩前由11位建筑界高水平的专家、
教授作为评阅人,曾一致予以很高的评价。现仅举两例:
(1)已故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志群(兼国家软科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建
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在评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鉴于这项成果的学
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很高,建议申报教委(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软科车奖,同时建
议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张钦栋(现为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评语中写到
:"鉴于本论文主题的重要性,建议将其基本观点择要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国家计
委、建设部)报告,并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第六,考虑到我国长期存在的从立项到设计之间"空当"的客观现实,以及建筑界几
十年既巳形成的惰性与职业习惯,本书提出在重大项目设计前期必须进行"建筑策
划"的观点,必然还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一些疑虑,其要推行起来可能会遇到不小的
阻力,引起很多的争论。争论是好事,只有通过争论、比较才能区别孰优孰劣,才
能使人们在思想上接受这一"新概念",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可行的新机制。也只
有通过争论,才能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迈向充满生气与活力的知识经济新
时代。
谨以上述文字来祝贺本书的出版,是为序。
2000年4月
李道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前言
Foreword
在当代世界潮流日趋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建筑的社会化,强调社会效益与环境效
益的统一,强调经济效益以及建筑活动日趋商品化的潮流下,建筑师仍在传统的运
行模式中被动地按照业主所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显得缺乏科学性与逻辑性。
对建筑设计依据研究的缺乏已经成为从规划到设计之间的一个"断层",针对这个断
层本书提出"建筑策划"的理论。
建筑策划就是研究如何科学地制定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立项之后建筑设计的依据问
题,摒弃单纯依靠经验确定设计内容及依据(设计任务书)的不科学、不合理的传统
方法,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的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
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 内容,并寻找
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建筑策划并行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建
筑活动中的一个独立环节。
在国外,建筑策划(ArchitecturalProgramming)研究的雏形始于二战以后。当时城
市的重建与修复是在资金E乏、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的情形下展开的,为了保证建设
项目投入资金的高回报,保证建筑功能和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将浪费降到最低点
,城市建设当局、开发商和建筑师、规划师开始对建筑设计的先导理论如信息论、
系统方法论、多元分析论及可行性研究等倾注极大的热情,并积极地运用到城市重
建中去,这为后来建筑策划理论框架的形成作了物质准备。近年来强调人的因素第
二,社区建设公众参与,使建筑策划的意识大大加强。国外有些国家已经有法律规
定,何种等级以上的建筑必须要进行建筑策划的研究,方可进行下一步委托建筑设
计。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的开发,特别是市场经济机制
的引入,要求建设项目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我
们也清楚地看到,有些建设项目组织投标竞赛,似乎强调了高效率和高水准,但恰
恰忽视了组织者即建设部门(业主)对设计任务书的研究,使得各参赛设计单位以此
任务书作为设计依据,最终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合理。我们曾经有过历时数月的设计
竞赛,只因提供的设计条件和依据不尽合理使得十几个方案毁于一旦,造成极大损
失和浪费的先例。因此,建筑策划理论框架的提出和方法的研究,对我国国民经济
建设和建筑业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经法律化了,这为建筑策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前期环境。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建筑策划和可行性研究在操作主体、研究
领域和结论对象三方面的不同,两者不可相互替代。这一点在本书中有详细论述。
建筑策划的组织管理、运作程序、收费标准等关系到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具体
管理条例,本书不予涉及。
本书只是建立起一个建筑策划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作者在国内外进行建筑策划的亲
身经历加以分析。这是建筑策划研究的一个开始,此后还会有建筑策划的实例研究
等专著的出版。提出问题,引出概念,探讨方法正是这本书的目的之所在。
作者
2000年4月于清华园
引子
建筑学有两个课题:一是研究已经存在了的正确的标准;另一个是研究对立、冲突
、悬而未决的问题。前者可以通过继承来完成,而后者只能通过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和概念来解决。
--C·亚历山大
一段令人尴尬的交谈
"一从设计中可以看出你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可是我要问一句,你们设计依据
是什么?"
"是业主的设计任务书。"
"可业主的设计任务书是如何制定的呢?"
"是根据总体规划及其投资立项,聘请专家,根据经验并查阅规范资料而制定的。
"
"那么单凭专家的经验和资料,对现代社会的生活特征、现代建筑的使用方式及社
会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客观了解和调查有多少呢?"
"--!?"
"这一任务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及对建成后使用实效的预测又如何呢?"
"--!?"
"建筑师在这种被动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感受如何?"
"--!?"
--录自作者与日本建筑师的-次谈话
目 录
出版者的话
序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建筑学科的统观……………………………………………………………1
1.1 建筑学起源的简要回顾……………………………………………………1
1.2 建筑学新体系的构成………………………………………………………2
1.3 信息时代给建筑学提出的新课题…………………………………………2
第二章 建筑策划概念的生成………………………………………………………7
2.1建筑策划概念的引出及明确化……………………………………………7
2,2建筑策划的涵义……………………………………………………………8
2.3建筑策划在建筑创作进程中的位置………………………………………9
2.4建筑策划的端倪和现状……………………………………………………11
2.5建筑策划--第二代设计方法论的综合…………………………………12
第三章 建筑策划的原理……………………………………………………………14
3.1建筑策划概述………………………………………………………………14
3.2建筑策划领域………………………………………………………………16
3.3建筑策划内容及与规划和设计的关系……………………………………19
3.4建筑策划的特性……………………………………………………………29
3.5建筑策划的构成框架………………………………………………………33
3.6建筑策划的专门化及其组织管理…………………………………………34
第四章 建筑策划的方法学…………………………………………………………36
4.1建筑策划中建筑的含义……………………………………………………36
4.2建筑策划方法的三点误解和正确方法的概念……………………………37
4.3建筑策划的程序……………………………………………………………40
4.4建筑策划的技术准备--几种方法的介绍………………………………42
4.5建筑策划具体方法的展开…………………………………………………61
第五章 建筑策划原理、方法的运用………………………………………………139
5.1住宅室内空间环境策划的调蛮评价实例………………………………139
5.2日本近代建筑视觉环境及古典建筑语汇利用的研究实例……………170
5.3北京旧城居住区改造建筑策划研究实例………………………………184
第六章 建筑策划的外延…………………………………………………………206
6.1建筑策划与城市规划的新潮流…………………………………………206
6.2从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210
6.3建筑策划与空间论………………………………………………………215
6.4建筑策划与建筑商品化…………………………………………………222
6.5建筑策划与其他学科的融合……………………………………………224
第七章 建筑策划与中国建筑业…………………………………………………227
7.1我国建筑学进程中的断层………………………………………………227
7.2我国的建筑可行性研究与建筑策划……………………………………230
7.3明确建筑策划在我国建筑理论及实践中的重要地位…………………232
7.4中国建筑策划的发展和展望……………………………………………236
参考文献…………………………………………………………………………239
后记……………………………………………………………………………… 241
第一章 建筑学科的统观
Chapter I
A GeneraI Survey on Architecture
1.1建筑学起源的简要回顾
原始人类最早栖身于洞穴。《韩非子·五蠹》中有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
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随着农业的发展,
人类开始定居,以土石草木等天然材料建造简易房屋。这是人类最早的把自然环境
改造成为适于居住的人工环境的所谓建筑活动。人们在这种有意识的创造环境的活
动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建筑学这门学科。建筑学与人
类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它诞生于人类为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创作活动中,更为人类
改造自然而服务。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科学。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
建筑设计创作,进行形体环境的创造。它既包括营造活动中的技术、原理,又包含
时代风格的艺术体现,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系统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分册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学也前所未
有地拓宽着它的领域。社会学、环境学、城市学、行为。心理学、生态学、人体工
效学、市场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都逐步渗入建筑学这个古老的学科中去。传统的
建筑李正发生着变化。与自然科学、人类学相融合,通过艺术构思的软件与信息论
、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等56代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的硬件相结合,建筑师
们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建筑学了。
1.2建筑学新体系的构成
古典的建筑学是以建筑设计为核,L1,把其作为一种技艺,积 累经验,制定法式
。它包括建筑构造、建筑历史、设计规范、建筑技术、环境景观等分支,是一门古
老的综合学科。
建筑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建筑科学从 我们祖先开始有意识
地进行简单的营造,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由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学、建筑设计
等分支学科所组成的系统科学。在这一系统中,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发展的,是论
证发展依据,确定城市性质,预测人口规模,确定功能分区,进行区域划分等城市
各项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运用建筑学的原理对
城市的某一区域或地段进行详细规划及空间环境的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共处
与一个系统中,并互相影响,城市设计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同时也是城市总体
规划的物质体现。建筑设计是在建筑营造之前,设计者按照设计任务书,进行各使
用空间的合理组合,并对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拟定出方案
,井用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最终通过建筑施工将其实物化的过程。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外向化和多元化。现代建筑科 学与时代脉搏一起跳
动,已经发展到了可与任何近代学科相互关 联、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的地步,形
成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全新的、系统的体系(图1·1)。
图1-1建筑科学的新体系构成
1.3信息时代给建筑学提出的新课题
从学科性质来看,现代建筑学几乎是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 科。它随着世界近
60年来科学技术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大
大地前进了,已远远不再局限于 "盖房子"这样一个较为原始的概念。广义建筑
观的概念已逐步形 成。
人类社会经过农业、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现在已进入了信息和新技术革命时代。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信息性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属性、能量属性之外的第三种属性
,它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任何物质都载有信息并发出信息。广义信息是指场质世界
的普遍的相互作用。我们把与人有关的相互作用亦称作信息,其中又分自然信息与
文化信息两种,前者指人与外界(包括他人)直接的相互作用;后者则指人们利用语
言、文字、符码、图像等对前者 的变换。鉴于信息论的普遍存在,控制论的创始
人、美国的数学家维纳(Winner)称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信息的流程实际就
是认识、思维、观念的流程,是既由人对外部信息的感觉到知觉的理解,而又选择
利用信息的全过程。
信息社会的一大特征是更加强调人的因素第一,更加讲求科 学性和逻辑性。早在
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世界大会 .发表的建筑师华沙宣言中就强调:
人是环境的核心。要"认识到人类--建筑--环境三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认识到
建筑师和规划师在形成人类环境的过程中的历史责任"。这可归结为对近代建筑的
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反省,要求对传统、地域、装饰等进行再评价。的确,人类
生活被越来越高度发达的技术所支撑,人们在强调追求经济合理性的同时,要求寻
回失落了的丰富的人类生活的期望也日益高涨。尤其是随着现代建筑由"现代主义
"向"后现代主义"的变化,建筑师们开始有了创造新文化的责任感。近代建筑史上
的这些变化,不能不使我们反思:以往那种规划设计建设程序是否还能适应时代的
要求。
考察一下我国近年来的建筑建设流程不难发现,规划师们在 研究城市规模、人口
构成、政治、地理、经济环境因素等方面越来越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职能范围,在
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城市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构想、论证到模型、图
纸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程序。可是作为建筑师,在建设项目依总体规划立项
、确定规模、性质等环节却不如规划师们那样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我国以往的设
计任务书的研究和制订一直是建设业主的权限范围,即多是由投资方按照已有的资
料,加上专家的个人经验而拟就的。而作为实际设计工作承担者的建筑师则几乎不
参与这一设计的前期研究工作,而往往是在立项以后,建筑师收到一份由业主制订
的设计任务书及规划设计条件,于是就按"书"设计而不过问其他了。
由于由城市区域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以及立项到具体设计 实施,其中缺少根据
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建筑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
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这样一个环节
,因此往往造成建筑师的盲目设计,或者变成业主、设计者主观意念的强加,这显
然是与现时代强调人的因素、强调科学性、尊重物质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制约、相
辅相成的时代脉搏相悖的。建筑师如此"照章"设计,往往陷于疲于应付一日三改的
设计任务书而不得其要领,被动的"照章"设计势必造成建筑在使用以及其他方面的
不尽人意。由总体规划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建筑师进行设
计所必要的科学的依据。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来看,业主单方面抑或几个专家所制订的建筑设计条件及拟订的
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它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
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出现种种失误。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的这种状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设计的依
据到底是什么7进而这个设计依据如何产生?其科学性、逻辑性如何?建筑师的职能
范围到底应该多大?这一建筑设计领域里指导性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工作,正是我国
当今建筑界和建筑师们面临的新课题,也正是建筑学理论中的一个"断层"。建筑师
们仅仅依据只凭个人经验和资料而制订的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设计任务
书,设计出的作品常常落后于时代,甚至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面需要,这不能不说是
我国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一点缺憾。要填平这一断层,需要寻找一座联系的桥梁,以
科学的、逻辑的方法将业主的各种合理需要付之实现。
那么,信息时代建筑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呢?这就引出了"建筑策划"的
概念(图1-2)。
图1-2建筑系统的模式
第二章 建筑策划概念的生成
Chaptet Ⅱ
A Gene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2.1建筑策划概念的引出及明确化
如前所述,提出"建筑策划"这一概念是有其历史、时代及科学意义的。建筑事业的
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此后,城市规划
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它已经形成了由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其他学科共
同组成的学科系统。英文词汇中"规划"对应为planning,"设计"对应为design,而
"策划"对应为programming,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相对应的
就是urban planning和urban design,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和
architectural design(图2-1)。
图2-1城市规划、建筑策划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相关模式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之间是指导性相关关系,其指
导的相关承受者正是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其中,城市规划对建筑策划的相关性及
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的相关性正是本书提出的建筑策划概念的原发点(团2-2)。
图2-2建筑策划的承上启下
建筑师的职能范围在这里大大地拓宽了。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策划环节与城市规划
师相沟通,将规划思想程序化、逻辑化、格式化、数字化地展现出来,从而建立设
计工作的科学依据。建筑师这种职能的拓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建筑师向往已久的
。
2.2建筑策划的涵义
"策划"通常被认为是为完成某一任务或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所采取的方法、途径
、程序等进行周密而逻辑的考虑而拟出具体的文字与图纸的方案计划。
一般我们所说的"策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有投资策划、商业策划等等,而且
这一概念正越来越为其他领域所接受。在建设项目的目标设定阶段,一般称之为项
目的总体规划阶段,其后为了最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对其方法、手段、过程和关
键点进行探求,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果,以指导下一步的建筑设计,这一研究
的过程就是"建筑策划"的过程。
建筑策划是特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学科
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现
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
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它为建筑设计能够最充分地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保证项
目在设计完成之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提供科学的依据。
简言之,建筑策划就是将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与近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总体规划
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逻辑的设计依据。
为进行一项建筑策划通常有三点要素:第一,要有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即依据总
体规划而设定的建设项目;第二,要有能对手段和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可能性;第
三,要有能对程序和过程进行预测的可能性。其中建设立项是建筑策划的出发点。
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都是由建设目标决定的,而且通过目标来进行评价。研究和
选择实现立项目标的手段是建筑策划的中心内容,而对手段的功力和效率预先进行
评定分析则至关重要。为了对手段进行评价分析,建设项目实施的程序预测又是必
要的,而正确的预测,又始于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即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调查是关键
。而且,对现象变化过程和运动过程的认识,以及对该现象操作手段的效果的预测
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个预测过程不能进行,那么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建筑策划的
产生。
建筑策划的概念是以"合理性"作为判断的基准。它从古代没落的经验和迷信中跳出
来,以对事物客观的、合理的判断为依据,这正是当今信息社会日益流行的思想。
这样说来,建筑策划这个以合理性为轴心,以发展的进步思想为基础的命题,的确
是一个近代的概念。
2.3建筑策划在建筑创作进程中的位置
建筑策划同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一样,是建筑学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传统建筑的创作进程是首先由城市规划师进行总体规划,业主投资方根据这一总体
规划确立建设项目并上报主管部门立项,建筑师按照业主的设计委托书进行设计,
而后由施工单位进行建设施工,最后付诸使用(图2-3)。
图2-3传统建筑活动的程序
总体规划是由国家和地方权力机构从全局出发,考虑经济、政治、地理、人文、社
会等宏观因素,依靠规划师制订的。而投资活动则是由业主单方面进行的,建筑师
只是在规划立项的基础上,接受了任务委托书后进行具体设计,而施工单位则只是
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单向的流程,但事实上建筑师的工作
既属于建设投资方的工作范畴,又属于建筑施工方的工作范畴,其工作立场是多元
的。
为明确建筑师这种双重职责,不妨将总体规划立项与建筑设 计从中剪开,插入一
个独立的环节,这就是建筑策划。于是建筑创作的全过程可表示为图2-4。
图2-4建筑创作的全过程框图
这一过程是与建筑规模的扩大化、建筑技术的高科技化和社 会结构的复杂化等近
代科技发展特征相适应的。总体规划立项是对建筑设计的条件进行宏观的、概念上
的确定,但对设计的细节不加以具体的限制,是一项指导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以及
建设周期等的指令性工作。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更和丰富,设计条件的确定工作逐
渐变成了一项异常繁杂的、多元的、多向性的系统工程。于是,自成一体、专事研
究这一复杂多向的设计依据问题的建筑策划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2.4建筑策划的端倪和现状
作为一个概念,"建筑策划"自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没有被明确地提出来,但全球
范围内的研究和探索却盛行已久。英国历来注重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二次大战后
,对进行设计所必要的先导理论、系统方法论等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求设计理
论的合理性。其工作方法和原则就是以"合理性"为基准,以实际调查为前提,对建
筑活动的过程和性质进行大量的逻辑分析,得 出定量的结果。其中,
DavidCanter的《设计方法论》就蕴涵有建筑策划的基本思想。在美国,C·亚历山
大的《模式语言》,以及后来的宇宙开发计划、空间站无重力人类生活空间的研究
等等都可以说是建筑策划的思想源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强调人的因素第一,强
调人性、客观性和设计方法的逻辑性等等都是建筑策划的理论准备。而近年来,公
众参与设计、参与区域规划以及建筑师立足于实际的调查而进行的建筑设计社会性
的研究则可以说是建筑策划的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建筑策划的初期理论和研究始于明治中期。1889年,下田菊太
郎发表《建筑计画论》。其中主张完美的建筑,第一是实用性,第二是外在形制,
第三是艺术性。为达到这三点,设计中应考虑空间的划分、材料的选择、装饰和色
彩等,但这不过是一般的建筑目标。其近代的概念则可以从1941年西山卯三发表的
《住宅计画の方法论》一书开始。书中提出住宅水准的确立应根据自然条件、社会
条件、人类生活方式等进行规定,以描绘出近代居住式样的环境。二次大战后,吉
武泰水又发表了《关于计画の研究》一书。吉武研究室首先发起对建筑使用者的调
查,通过调查分析对使用要求。生活空间设计条件进行系统的阐述。1960年以后,
大批学者和建筑师如清水正夫、浦良一、铃木成文、绢谷佑介、扇田信等等继续深
入地研究下去,其手段和方法大量地运用了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并且在建筑教
育界也成为一门分支学科进行传授和研究。日本的建筑计画学其研究方法与理论是
具有独特性的。他们把握住对人类使用空间的生活要求的实态分析,强调合理性和
客观性,并大量结合近现代科学技术 及数理统计手段和原理,逐步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市民参与设计、设计民主化、社会化的思潮,开始重视人类对
建筑环境的使用效果和质量的调查评价。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济预测
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概念的不明确,参与者的理解不同,其结果难免片
面和缺乏逻辑性、科学性,加上一些主管部门及投资方对建设项目的个人理解,以
及对设计委托任务书的主观意志的硬性规定,难免使许多设计缺乏理性、科学性,
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影响和破坏了总体环境及规划,造成了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遗憾
。这一状况对我国这样一个尚不发达,仍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极
其严重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建筑策划"概念提出的历史原因。
2.5建筑策划--第二代设计方法论的综合
自从50年代末,建筑设计的方法由那种主要凭借个人经验、带有手工艺气息的静态
设计方法被现代设计方法所取代,到80年代,设计方法在西方已经走完了第一代路
程,今天已经进入了第二代设计方法的探索领域。
从50年代到今天,建筑市场的变化,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生活和使用质量的提高
而颁布了大量的新的建设和规划设计条令,使按法律规定进行的工作程序变得更加
复杂和严峻。民众参加听询的方式迫使建筑师必须采用打入前期工作的手段以求得
项目的设计任务。70年代盛行的快速跟踪建设方式(fast track method)和"一揽子
承包制"所提出的设计分段、进度、内容和相互关系,使得建筑师不得不改变以往
那种超然凌驾于其他专业之上的态度。大量的土地开发事业使建筑师更染上了商业
的气息,增加了建筑师所需要应付的对象。进入80年代后,建筑师介入前期工作的
相对和绝对的比例都大大地增加了,同时前期工作的综合性也加强了。由于计算机
、电子通讯等近代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建筑设计变得复杂起来,其中建筑专
业的比重下降,建筑师对各相关专业的协调要求更高。在西方,建筑师常常成为业
主的技术代理人,有时甚至参与管理组织,或成为投资者之一。建筑设计中经济效
益观念的加强,又使建筑师不得不在每一个环节配合经济分析。另外,密切建筑与
环境的关系,在设计前期和设计中不断对社会、文化、生态、景观等因素进行综合
评估,使设计决策向多元变量分析及多维网络化方向演变发展。
考察现今建筑界的发展动向不难看出,建筑设计的流程和内 容的指向特征已与建
筑策划的原理构成了一种默契,表现为:设计范围的外延化、内容的超前化、设计
程序的社会化以及设计因素的定量化。建筑策划达到目标的过程特征正是第二代设
计方法论的特征,亦即第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特征;第二,分析、综合和逻
辑推理的过程特征;第三,创新的过程特征;第四,以价值评估为基础的反馈决策
过程特征。
但是,建筑策划与现代设计方法论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建筑创作不能简化成一个纯
粹的逻辑演绎过程,不论这个过程有多么严密和多么科学。建筑策划是"建筑的",
建筑创作是不能只靠计算机进行一次次反馈、归纳、筛选,最终得出结论的。人脑
的智能机制是一种半自动装置,它能够依靠刚刚(即时)输入的新的信息,并结合过
去记忆中的形象组合成不同的模式。所以不论是谁,如果没有经验,就决不可能成
为一个好的设计者。现代科学实验和研究也表明,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三个要素是想
象、潜意识和灵感,既不是感觉印象的仿造,也不是纯粹逻辑演绎的结果。
因此,建筑师大可不必为汹如潮涌的近代科技手段而烦恼,建 筑策划理论是承上
启下的钥匙,主宰者既不是电脑也不是数学家,而是以近代科技理论和方法武装了
头脑的建筑师自己。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